会议伊始,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实现工业副产石膏这种固废资源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行业的规模化、资源化利用,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责任重大。未来,要紧紧围绕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总体要求,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也要按照国家建设“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加强科技创新,更多发挥标准的支撑作用。 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2024年度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 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磷石膏轻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主要完成人:刘志浩、秦先涛、张泽宇、胡波、刘浩、张定明、陈娟、代攀、吴年红、刘云权、贺臣、李杨、胡锦轩、徐浩、祝斯月。 主要完成单位:大悟海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聚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江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磷石膏路用关键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年度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超高掺量磷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人:吴赤球,水中和,吕伟,孙涛,余睿,胡彪,唐涛,肖智慧,王紫嫣,龚文辉,刘雪。 主要完成单位:湖北昌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磷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昌耀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2024工业副产石膏优秀案例 颁奖嘉宾: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 秦占学/副总经济师 尹月晓 1、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天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松滋史丹利100万吨/年磷石膏纯化处理项目 (两个证书编号1712932686、1712932687) 2、湖北聚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大悟海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磷石膏轻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证书编号1712932688) 3、云南云天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流态化焙烧磷石膏制备高附加值材料关键技术(证书编号1712932689) 4、湖北昌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掺量磷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证书编号1712932690) 5、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半水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及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研究(证书编号1712932691) 6、遵义汉丰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石膏砌块半干法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证书编号1712932692) 7、湖北九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磷石膏混合料在道路及基础工程中的应用(证书编号1712932693) 8、达州市首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磷石膏流态固化土(证书编号1712932694) 9、威海市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龙佰集团年产 30 万吨石膏除氯升级改造项目(证书编号1712932695) 颁奖嘉宾: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固废处置利用专业委员会主席 李志星/副主席 刘志浩 10、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品质石膏基自流平系列化应用(证书编号1712932696) 11、山西中矿石膏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净化磷石膏年产20万吨干法生产高强度石膏(证书编号1712932697) 12、核工业烟台同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云天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桃树磷矿坑生态修复磷石膏无害化处理项目(证书编号1712932698) 13、枣庄盛世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高强石膏粉关键技术研发及装备产业化应用(证书编号1712932699) 14、云南凯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磷石膏改性矿山修复智能设备(证书编号1712932701) 15、山东海德粉体工程有限公司:气力输送在磷石膏生产中的的推广及应用(证书编号1712932702) 17、湖州核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滤布的高效清洗和应用技术(证书编号1712932703) 18、华工丘力(湖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三峡实验室: 多源固废协同制备大掺量改性磷石膏道路基层材料应用技术(证书编号1712932705) 19、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 钛石膏土地复垦项目(证书编号1712932706) 20、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枝江市第二批县乡道改造项目(证书编号1712932707) 专家组专家聘任仪式 马丽萍(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赵云龙(石膏届知名专家) 夏举佩(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张华丽(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副院长,教授) 云南鑫科新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赵洪湘分享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在磷化工行业的应用和发展”的专题报告。 吕 晋 - 技术总监 21日演讲结束!22日精彩继续! ☆☆☆☆☆ 冯 云 - 经营处长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博导 李志宝分享了“在氯化物电解质溶液中常压法制备阿尔法高强石膏”的专题报告。 22日下午,统一乘坐大巴前往云天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石膏资源化利用处置项目实地参观学习。
未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工业副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探索产业链出海等新的市场机会,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