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服务 / 智库服务

崔介何:北京物流业在北京的发展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006-6-13)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 发布时间:2009-06-19 浏览量:9

记者:北京市作为具有1300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人们生产和消费的集中地域,城市物流涉及到整个城市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以及文化活动。物流在整个北京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助推经济发展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崔介何:进入新世纪以后,北京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近些年来北京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第三产业是在北京市发展最快的产业,而物流又是第三产业中最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产业之一。北京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重已经超过60%。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层次的日趋多样化,使得各种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流通数量急剧增加,从而为物流经营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经济快速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影响,已经由单纯地拉动物流规模的扩大向促进物流需求的多样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经济快速发展拓展的物流市场空间,体现在高档次物流需求不断提高,新型物流服务需求旺盛,一体化物流服务、个性化物流服务、综合物流服务的比重逐步提高,从而为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新的事业发展契机,促进物流经营事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空间。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部分目标提前实现,规划空间容量趋于饱和,难以容纳新的城市功能。大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原有规划思想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在这样背景之下,提出了新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想。

  《发展战略》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即完善“两轴”,包括继承和发展北京城市中轴线,完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设,保障首都职能和文化职能的发挥;强化“东部发展带”,创建宜居城市的生态屏障;最终构筑以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相结合、市区与多个新城相联系的新的城市形态。

  通过对国内外首都城市的发展趋势、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城市文化发展趋势的分析,北京未来发展的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四个方面,即:国家首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世界城市——世界级服务中心,世界级大都市地区的核心城市;文化名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充分的就业机会,舒适的居住环境,创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首善之区。

  按照上述城市规划战略思路完成北京整体空间布局优化的过程中,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设施的布局调整和建设,会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新修订,为调整物流网络的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新北京的建设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首都各项产业和居民生活的新型物流功能设施,以及与之相伴的现代物流服务将会得到长足发展。

  记者:在京津现代流通业地区、环渤海经济圈这一大的背景下,在政府的推动下,北京的物流业将面临着什么样的的机遇和挑战?

  崔介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北京市逐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目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渗透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有效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促使机电产业、生物和医药产业、IT产业等新兴产业以及外贸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从而导致物流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于这些产业所创造的产品附加价值高,单位价值量大,市场周期短,市场风险相对较高,因而对于现代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加之企业进行全球采购和销售的比重越来越大,致使企业在采购、库存、商品配送等领域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缩短库存周期,加快流通速度,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快速反应程度,成为高附加价值商品对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

  北京是一个人口规模超过千万人的消费型城市,居民日常消费巨大,北京市每天至少消耗10万吨物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促进着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

  北京商业流通规模在不断扩大,现代流通方式逐步推广,商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流通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成为北京流通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

  近十几年来,商品流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近几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两位数。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京流通业发展的主旋律是在调整中快速发展。现代零售业发展迅速,新型业态、连锁经营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连锁经营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外资投资零售业成为热点,流通业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显现。社区商业、农村市场、便民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三个物流基地和部分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运营进展顺利,一些大型配送中心的建设已经启动,大型连锁集团企业配送中心快速发展,物流资源的整合步伐加快,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承办2008年奥运会无疑为北京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奥运会的设施建设到奥运会的召开,需要比平常更为庞大、更为复杂的物流系统作为支撑,因此对北京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物流组织与管理、物流技术创新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给北京的物流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加速物流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奥运会将使北京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同场竞技,按国际标准和惯例提供服务,北京物流业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分享奥运经济带来的成果。奥运会在给北京物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使北京物流业找到了高水平服务的参照系,国际上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的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加快北京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北京物流业在近几年获得迅猛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起步较晚,实力较弱,在物流市场中的比重较小。很多物流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需求预测、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设施网络设计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北京物流存量资产庞大,相关物流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面广,但各企业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高效物流网络体系,物流企业中建立起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物流网络或者物流业务同盟还是少数。从目前的情况看,传统企业尚处于转型之中,新兴企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外资企业只得到有限的发展,真正拥有可以信任的品牌、庞大的物流网络、先进的管理体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运作经验的物流龙头企业尚未出现。

  新北京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为现代物流发展提出新的课题。这些课题包括:如何形成一个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现代城市对物流服务要求的物流网络体系;如何提升首都的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培育现代物流业;如何解决和协调好物流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如何提升传统物流设施的功能,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等。

  记者:作为京津冀经济区域中的物流核心城市,如何完善立体化综合物流通道体系建设,发挥北京市在区域物流中的核心结点地位?

  崔介何: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根据北京的城市性质和经济特征及物流需求分析,北京物流发展的功能定位应是:立足首都,构建为现代国际城市生活、生产服务的城市末端物流和辐射环渤海经济区、面向全国及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开放型现代物流体系。北京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国际上很多国家的首都旁边都有一个经济发达城市,首都的定位是政治经济中心,旁边再设一个经济中心。比如,东京和横滨。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也可以形成这样的格局。环渤海经济圈涉及京津冀等省市城市群,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环渤海经济圈必须解决好协调和统一问题。当然涉及产业调整、资源调整等深层次问题还要不断统一思想、统一步伐。

  但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要增强辐射力,北京一要加强与周边港口城市的协调合作,以物流合作推动区域合作和经济的发展;二要充分发挥口岸功能,加快口岸型物流发展,特别要充分发挥空港口岸优势,结合机场扩建进一步提高航空货物吞吐能力,强化口岸和保税功能,发展国际物流。尤其是与天津市合作,改善和强化京津冀的物流通道(包括海运、陆路和空运在内的立体化运输网络),共同建设大通关系统,充分发挥天津出海口的作用。

  北京市具有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性基础设施,未来要建设成辐射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要物流枢纽;为北京市进出货物的集散和大型厂商在环渤海地区、全国采购和分销提供物流平台,以实现北京城市及环渤海和更大区域的经济分工与协作为基本功能。具体功能包括:内陆口岸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交通换载和货物集散功能、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商品检验与养护功能等。